最重要的(股权分配)原则: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拥有大的股份更有价值。 在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所有 可能会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而且会出错的问题当中最大最大的问题是 创始人之间巨大的、令人气愤的、吵到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工作”的争论,谁拥有更多 股份, 谁提出的想法等等。这也是我总会与一个朋友 50-50 平分一个新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坚持自己拥有 60%的股权,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为“我 比你更有经验”,或者任何其它原因。为什么 呢?因为如果我把股权拆分为 60-40,公司将在我们(创始人)不断争吵当中走向失败!如果你只 是说,“去他妈 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正确的股权分配比例,我们还是像哥们儿那样 50-50 平 分”,你们将继续是朋友而且公司将生存下去。所以,我郑重向大家推出:Joel 的适用于任何创业 公司创始人完全公平划分股权的秘笈! 为简单起见,我将假设你们不打算拿风险投资,而且你们将不会有外来的投资人。随后,我再解释 如何处理风险投资,但目前我们暂时假设没有投资人。同样 为简单起见,我们临时假设所有创始人 都辞掉了他们的全职工作,而且同时开始全职为新公司工作。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后来加入的 创始人。 来啦,原则是这样的:随着你们公司的成长,你们将一层一层/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员工。公司的首批 员工就是第一个创始人(或者第一批创始人)。也许有 1 个,2 个,3 个或者更多,但你们都同时开 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们要冒一样的风险……例如辞掉你们的工作加入一个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公 司。第二批进来的人就是首个(批)真正的员工。当你聘任这批人时,你已从某个来源获得现金 (投资人或者客户,这个无所谓)。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风险因为他们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拿了 工资,而且,老实说,他们不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是加入公司打工的。第三批的人是更后来加入 到员工。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已运作得不错。 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约 1 年将进来一“批”员工。当你的公司规模大到可以卖给谷歌或上市 或是其它,你公司员工也许已经有了 6 批:创始人 1 批,员 工大约 5 批。每一批员工人数都比上一 批更多。也许有 2 个创始人,第二批当中有 5 名最早的员工,第三批有 25 名员工,而第四批有 200 名员工。越迟加入公司的员工需要冒的风险越低。 好啦,你将这样利用上述信息:创始人应该最终拿整个公司大约 50%的股份。首层下面的 5 层员工 的每一层最终都分别分到大约 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层的员工都将平分这 10%的股份。 例子:2 个创始人启动公司。他们每人拿 2500 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 5000 股算,所以每个创始人 拿一半。第一年,他们聘用了 4 名员工。这 4 名员工每人拿 250 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 6000 股算。 第二年,他们又聘用了一批 20 名员工。这些员工每人拿 50 份股份。他们获得更少股份因为他们要 承受的风险更少。因为公司给每一批员工派发的股份是 1000 股,所以他们每人拿到 50 股。直到公 司员工有了 6 批,你已给出 10000 股。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 25%的股份。每个员工“层级”持 有 10%的股份。所有员工当中,最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与迟来的相比要承担的风险最大, 在所有员工中持有最多股份。靠谱吗?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公式来规划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设 立不同的资历“层”,最高的层级中的员工承受最大的风险,最低层层级的员工承担最少的风险, 而每个“层”的员工平分公司分配给这个层级的股份,这个规则神奇地让越早加入到员工获得越多 的股份。 使用“层级”的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资历”。你的顶部层级是公司创始人,再下一层,你需要 预留一整层给将来招聘牛逼哄哄并坚持需要 10%股份的 CEO;再下一层是给那些早期进来的员工以 及顶级经理人的,等等。无论你如何组织你的层级,它们应该是设计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 产生纷争。现在,你 搞定了一个公平的份股系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执行“股份绑 定”(vesting)。股份绑定期最好是 4 到 5 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 1 年才可持有股份(包 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是头一年给 25%,然后接下来每个月落实 2%。否则,你的合 作创始人将加入公司 3 个星期后跑掉,然后 7 年后又出现,并声称他拥有公司的 25%的股份。没有 “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没有执行“股份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后果可以十分严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 3 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 5 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 入后 2 个星期就离开,这混蛋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 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 2 个星期。 好了,让我们清理一下整个设计蓝图中没搞定的小问题。如果你的公司融资了,股份如何分割?投 资可以来自任何方向,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 简单:新的投资将“稀释”所有人的股份。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 2 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 2500 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 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 100 万换取 1/3 的公司股份。公司 1/3 的股份 = 2500 股。所以,你发行 2500 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 1/3 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 1/3。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 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 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 资。很多人认为不拿 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 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 未来的纷争。 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 资创始人就给 她记着工资“欠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接 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以给每一位创始人 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 创业构想是我提出的,难道我不应该多拿股份吗?不拿。构想基本上是不值钱的。仅仅因为提出创 业构想就获得更多股 权,因此导致纷争是不值得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创业构想,但你 们都同时辞工并同时开始创业,你们应该拿同等的股份。为公司工作才是创造价值的原因,而你洗 澡的时候突发奇想的“创业点子”根本不值什么钱。 如果创始人之一不是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该怎么办?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创始人”。 在我的概念中,如果 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 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 始人”一直 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 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如果有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专利、域名等),怎么处理?很好啊。按这些东西 的价值支付现金或开个“欠条”咯,别给股份。你准确算一下他给公司带来的那台电脑的价值,或 者他们自带的某个聪明的字处理专利的价格,给他们写下欠条,公司有钱后再偿还即可。在创业初 期就用股权来购买某些公司需要的东西将导致不平等,纷争和不公平。 投资人、创始人和雇员分别应该拥有多少股份?这都要看市场情况来确定。现实地看,如果投资人 最终获得超过 50% 的公司股权,创始人将感觉自己不重要而且会丧失动力,所以好的投资人也不会 这样干(拿超过 50%的股权)。如果公司能依赖自我积累来发展而不依靠外来投 资,创始人和员工 一起将拥有公司 100%的股权。有趣的是,这样的安排将给未来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压力,以平衡投资 人与创始人/员工。一条老经验是:公司上 市时(当你雇佣了足够的员工而且筹集了足够的投资后), 投资人将拥有 50%股份,创始人+员工将拥有 50%股份,但是就 2011 年热门的网络公司而言,他们 的投资人最终拥有的股份都比 50%少得多。 结论 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得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 直接了当,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从估值上亿到一夜分家的明星初创公司“泡面吧”,到因为股权纠纷散伙的“西少爷”,无数 初创公司死在股权分配问题上,狂热的互联网创业潮催生了众多年轻且优秀的创业者,明星光环的 背后也掩盖了创始团队在类似股权这样关键问题上的观念、意识 严重缺失。类似“泡面吧”和“西 少爷”这样因为股权纷争而散伙的创业团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什么样的人适合一起创业? 谈股权分配之前,有必要说一下对于合伙人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创业选择合伙人必须看两点: 一是价值观一致和事业方向认同;二是能力资源互补。大部分创业团队散伙分家要么是由于创始人 价值观不一致或不认同而产生严重分歧,要么是某人能力或资源对公司发展未带来核心价值被迫出 局。股东之间的理念、性格及信任程度,决定了公司生死。 在找合伙人之前,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找合伙人。参与创业的每一个合伙人应该是优势互补 且在创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比如我的创业项目需要一个研发,我可以找一个研发合伙人,但是, 我的项目并不是技术主导的,那也许我 5 万块把这个技术外包出去更划算。这种情况下,技术合伙 人不是必须的。如果我的创业是技术方向,某人正好是技术大牛或者能够管理技术人才,那么请他 来一起合伙可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替代的合伙人都不要,尽管你们私交可能很好。 另外在选择合伙人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人,例如你的同学、同事或你信任的人推荐 的朋友,你们对彼此的价值观和性格、能力、资源等方面有较深的了解,创业初期的强执行力往往 来自于创始团队的相互熟悉与信任。 股权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1、最大责任者一股独大 在美国,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公司也能做起来。但中国正相反,能够做起来的公司,更多是 一股独大。比较成功的模式是这样的,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大股东作为牵头人,他是公司决策的中 心,对公司承担最大的责任;另外搭配 1-2 个占股权 10-20%、与大股东互补的能力和资源的合伙股 东,能发出跟大股东不同的声音,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力。基于这样的一个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 意见,又有人拍板和承担责任。 股权分配在根本上是要让所有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心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忘 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事,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再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 架和模型显然

docx文档 公司股权分配参考

实用类文档 > 实用文书 > 精选 > 文档预览
8 页 602 浏览 2024-09-09 4.1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公司股权分配参考 第 1 页 公司股权分配参考 第 2 页 公司股权分配参考 第 3 页 公司股权分配参考 第 4 页 公司股权分配参考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于 2024-09-0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