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法律详解 股权众筹,是指创意人或者创业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向众多投资人筹集创业资金,投 资人由此获得创业公司的股份,即为网络股权众筹或股权众筹。 严格意义来讲,我国目前所谓的众筹平台,并非股权众筹,如创投圈、天使汇、大家 投等,这些众筹平台通过限制投资人的资格、人数、金额等方式避免被视为非法公开发行 投票的行为。 股权制众筹在中国起步于 2013 年,目前,有一批网站正在股权制众筹模式的道路上 摸索前行。2014 年 1 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 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大对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支持力 度。然而,由于中外法律制度的重大差异,尤其是“众筹”(Crowd-Funding)与敏感词 “非法集资”在表征上存在雷同之处,其在中国法土壤下的法律风险值得创业者和投资人 重点关注 。 一、股权众筹的分类 股权众筹分为无担保的股权众筹和有担保的股权众筹。无担保的股权众筹是指投资人 在进行众筹投资的过程中没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关权益问题的担保责任,目前国内基本 上都是无担保股权众筹;有担保的股权众筹是指股权众筹项目在进行众筹的同时,由第三 方公司提供相关权益的担保。 二、股权众筹的模式 中国的股权众筹平台按运营模式可分为凭证式、会籍式和天使式三大类。 1、凭证式众筹 凭证式众筹主要是指在互联网通过卖凭证和股权捆绑的形式来进行募资,出资人付出 资金取得相关凭证,该凭证又直接与创业企业或项目的股权挂钩,但投资者不成为股东。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做凭证式众筹的平台,美微传媒股权众筹等在筹 资过程当中,都不同程度被相关部门叫停。 2、会籍式众筹 会籍式众筹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熟人介绍,出资人付出资金,直接成为被投资企 业的股东。国内最著名的例子当属 3W 咖啡。 3、天使式众筹 与凭证式、会籍式众筹不同,天使式众筹更接近天使投资或 VC 的模式,出资人通过 互联网寻找投资企业或项目,付出资金或直接或间接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同时出资人往往 伴有明确的财务回报要求。众筹平台主要发挥线上展示项目和线下撮合的功能。交易也都 在线下完成,主要是专业投资人参与,有时一两个人投,有时三四个人投。本质上是把 VC 投资前端找项目的环节搬到了网上,但好处是这样的模式解决了项目和资金方信息不对称 的问题,也消除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创业者有机会找到风投、融到资金。确切地说,天 使式众筹应该是股权众筹模式的典型代表,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天使投资、VC 除了募资环节 通过互联网完成外,基本没多大区别。但是互联网给诸多潜在的出资人提供了投资机会, 再加上对出资人几乎不设门槛,所有这种模式又有“全民天使”之称。目前大多数股权众 筹平台都是这种模式,以天使会,大家投、原始会、好投网等为代表。 三、股权众筹的特点 1、股权众筹是一种便利的筹资工具。它简化了小型企业的融资程序,降低了投资机 构交易的门槛,减少了发行公司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也加强了对参与交易的中介机构 的监管,并向中介渠道分散了部分监管职责,要求中介渠道提高对投资者的透明度。股权 众筹模式高度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去中心化、点对点直接交易,如果运行顺利,将 改善我国天使投资环境,大大节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开拓了投资新渠道。 2、股权众筹切中的直接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小型公司非公开的融资渠道很少, 监管很严,而小型企业去上市融资的成本很高。股权众筹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些小企业的 融资需求。 3、股权众筹可能涉及较大风险。目前在国内创业风险很大,很多投资都无法回收成 本,90%的股权投资很可能都是打了水漂。而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更喜欢 P2P 类的投资, 对于股权类的投资,并没有形成相关的习惯。国内对这种类型投资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需 要有更多的教育普及,未来股权众筹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目前,股权众筹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投融资方式。尤其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好 的项目,至关重要。即使有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还需要领投人,甚至平台,来参与一定的 投资管理,帮扶项目的成长。在国外的众筹平台上,平台方会对项目的估值、信息披露、 融资额等情况进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项目才能够开始筹资。 四、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分析 股权众筹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工具,不能因其与现行的法律有抵触,而简单地予以否 定。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公开发行证券或债券,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公司的组织形式必 须是股份公司,必须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治理机构,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 好等硬性要求。而股权众筹显然不具有现行法律规定的公开发行的资格和条件,绝大多数 的项目在发布之初,尚未注册成立,或虽注册成立,但无足够实力可言。更不要谈及盈利 及良好的财务标准。对于市场关注度如此之高,且已经市场证明其融资功能的金融创新产 品,应该给予其鼓励与支持。而要推动股权众筹,必须扫清法律障碍。在扫清法律障碍的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确保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得以稳健的发展。对于股权众筹类 平台,需要尽快立法予以规范。以使得众筹平台管理人、融资人、投资人、监管机构等有 法可依,促进股权众筹的健康发展。在现行法律体系框架内,股权众筹存在诸多的法律风 险。众筹模式的参与者有三个方面,创业者、投资人、众筹平台。对于三方均存在着较大 的法律风险; 1、对创业者而言股权众筹有可能涉及到的非法集资犯罪 非法集资犯罪,现行法律是指未经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 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以货币、实物、还本付 息。对于通过股权众筹模式融资的创业者,必须将其合法的众筹行为,与非法集资犯罪严 格区别开来。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公开的问题,股权众筹是否属于面向社会公众。现在的 互联网的宣传功能,已经完全超越传统媒体,在股权众筹平台上发布招股说明书,或者在 自己平台上发布招股说明书,是否属于面向特定公众的不公开发行?对于利用新型网络平 台发布招股说明书,属于面向社会公众公开,这一点没有异议。但与非法集资行为有着本 质的区别。非法集资行为的本质是非法集资干扰的是金融管理秩序,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 资金,用于的货币经营(如发放贷款),而股权众筹募集的资金,是投向一个实体项目或 公司,不是进行资本的经营。判断属于股权众筹还是非法集资还有一个实质要件标准,是 否承诺给予固定的回报。非法集资通常都以还本付息作诱饵,且承诺的利息往往高于银行 的利息。而股权众筹,则是通过网络平台汇集一批共同理念的投资者,一起投资创业,它 给予投资的回报,不是固定的分红,而是股东权利。投资人在股资的同时,享受股东的权 利与投资人的风险。 2、集资诈骗的法律风险。集资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 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融资,扰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数 额较大的行为。创业者在发布招募信息时,往往企业尚存在于初建时或项目准备期,如果 创业者在资金募集时,向广泛投资者作出虚假的广告信息,以根本不存在或者明显与市场 未来不符的融资项目,则有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犯罪。如果资金融资成功后,创业者未按照 承诺使用资金,挪用他用。也有可能构成此类犯罪。 3、众筹平台经营者的法律风险。对于众筹平台经营者,其法律风险有两方面。一是 民事法律风险,二是刑事法律风险。 (1)民事法律来讲,众筹平台参与者众多,从筹平台应该从项目核准上充分审核, 如果因其审核不严,导致投资者的资金被骗,或者因项目发起者违约,导致投资者资金无 法保障的,则有可能导致以平台经营者为被告的大量民事诉讼。 (2)刑事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犯罪。如果众筹平台在无明确投 资项目的情况下,事先归集投资者资金,形成资金池,然后才进行招募项目,再对项目进 行投资,则存在非法集资的嫌疑。如果众筹平台在投资人、融资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 将资金挪用他用,更有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犯罪。 (3)另一个存在的法律风险,属于行政许可的法律风险。法律规定,未经中国人民 银行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众筹平台没有取得支付 业务许可证,但实际上一些平台往往充当支付者的角色。这完全有可能导致执法部门的处 罚及制裁。 4、对于投资人的风险。股权众筹平台通过网络中介平台,进行运作。而虚拟网络的 筹资企业,其创业者的信用状况,资产状况,公众投资者并不清楚。企业资金到位后,如 果监管资金流向等问题,均无法予以全部规范。不排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众筹平台实施 诈骗。难免会出现一些新型的网络诈骗。届时,投资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五、股权众筹合法化的立法思考 1、加强行业监管立法,尽快将股权众筹合法化。股权众筹属于互联网金融,发展速 度必将越来越快,暴露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必须加强立法监管。如果放任市场自行调节, 必将产生不可预测的公众事件。虽然 2014 年 1 月 6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107 号文,把 新型互联金融类公司界定为影子银行,明确由央行牵头,统一各部门协调监管。证监会发 言人也明确,要对众筹进行监管。但目前并没有具体的细则出台。股权众筹平台,作为一 种新型的互联金融,对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等一系列商事法律都提出了新问题。 对于股权类融资平台,建议立法机关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明确: (1)股权类众筹平台实行强行备案制。鉴于公众投资者人数众多,影响行业广泛, 资金流动量较大,股票发行面向社会公众。建立主管部门由国家证券监督委员会进行主管。 所有的股权类众筹平台,统一由证监会进行备案。没有备案的众筹类平台,不得从事股权 众筹业务。 (2)建立充分的信息平台披露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披露标准。从事股权众筹平台的 经营者信息,要能够让公众进行充分了解,对股权众筹平台的经营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 判断。防止股权众筹平台经营者本身利用平台从事非法集资行为。同时严格要求筹资人的 信息披露,必须全面、详尽、真实的披露筹资人的自身的情况及项目的情况。美国初《初 创期企业推动法案》规定,发行人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对主要事实如实陈述,或疏忽披露, 都将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用户资金清算由第三方支付或托管银行的清算系统 完成。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实现清算与结算分离。信息流与资金流分流,使平台仅仅成为一 个中介,不直接接触客户资金,从而保证客户资金的有效投放。 (4)股权类众筹实行融资上限制度。可以借鉴美国《初创期创业企业法案》实行上 限制。美国限定此类股权融资,单一项目的融资总额不得超过 100 万美元。我国也可根据 我国国情限定一个合理的限度,以使得股权众筹得以健康良性的发展。 (5)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快推进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征体系,实现信息共 享。对于在股权众筹平台存在欺诈,虚假信息披露的筹资人
股权众筹法律详解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于
2025-03-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