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XXXX 中学教职工综合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体 系,形成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监 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办好适合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评价对象、内容及权重 (一)任课教师评价 1.高考学科教师评价 ①学生评价:20% ②教师互评:10%(年级组教师) ③学校评价:10% ④教学成绩评价:40%(1、工作量评价占 20%,量化公式:实际工作量/标准工作量 *20*100;2、发展度评价占 20%) ⑤有形目标评价:20% 2.非高考学科教师评价 ①学生评价:40% ②教师互评:10%(年级组教师) ③学校评价:30%(中层以上领导) ④有形目标评价:20% (二)教辅人员评价 1.服务对象评价:40%(一线教师) 2.学校评价:30%(中层以上领导) 3.教辅人员互评:10%(全校教辅人员同时互评) 4.有形目标评价:20% (三)、中层以上领导评价 1.教师评价 40% 2.中层以上领导互评 10% 3.有形目标评价 20% 4.领导评价 30% 三、结果应用 1.评价结果作为各类评优评先的依据。 2.评价结果作为学期综合奖励的依据。 3.中层领导的评价结果作为月津贴标准的依据。

docx文档 02-中学教职工综合奖励方案(附件二)

管理类文档 > 行政运营 > 精选 > 文档预览
1 页 4560 浏览 2023-05-12 3.5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02-中学教职工综合奖励方案(附件二) 第 1 页
本文于 2023-05-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