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 前言:.......................................................................................2 1.2 需求分析....................................................................................2 1.3 电脑教室解决方案........................................................................2 1.3.1 布线方案...............................................................................2 1.3.2 布线示意图............................................................................4 1.3.3 供电系统与接地系统技术要求..................................................5 1.3.4 机房工程解决方案..................................................................5 1.3.5 接地系统(建议方案)............................................................6 1.4 设备选型....................................................................................7 1.5 应用软件....................................................................................8 1.5.1 系统软件及系统应用软件.........................................................8 1.5.2 电脑网络教室软件(育典®多媒体网络教室)............................8 1.5.3 Internet解决方案................................................................10 1.6 网络拓扑图...............................................................................11 1.7 施工安装服务说明......................................................................11 1.7.1 工程项目组..........................................................................12 1.7.2 布线工程实施计划................................................................14 1.7.3 工程验收.............................................................................15 1.7.4 技术培训.............................................................................20 1.7.5 用户方的责任......................................................................21 1.7.6 6其他相关说明....................................................................22 1.7.7 工程施工进度表...................................................................22 1.8 技术支持..................................................................................23 1.8.1 系统维护.............................................................................23 1.8.2 维修服务承诺......................................................................23 **市十三中电脑教室方案建议书 1 前言: 1.1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而计 算机的应用为我们所带来的高效性、灵活性、方便性已成为不争的实事,尤其近 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日臻完善更将计算机的应用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教育行业各学校也在进行现代教育的改革,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引入教学 各个环节,从而引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重大革新,这些变革对 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本方案中的电脑 教室建设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这将对十三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着积极的的推动 和促进作用。 需求分析 1.2 在本方案中的电脑教室建设,有下面几个要求网络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 制作、INTERNET互联等。各电脑教室的用户数量,学校的规划在40台PC的电脑 教室规模。那么在交换机的型号和数量上都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 电脑教室解决方案 1.3 1.3.1 布线方案 概述 建设校园网络教室,实现学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已成为当今各学校教学的 一项新尝试,它具有以往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更多更好的实际效果。多功 能视听网络教室结合多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应用,集微机教室、网络教室、语音 功能教室、视讯点播电子阅览室、INTERNET教室等为一体,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为学校教学创造出了新的教学 模式。 设计说明 在本方案中电脑教室规模不大,电脑教室的用户是按50用户规划,每个教室 配置一台联想万全T200服务器,然后配备3交换机,本次选用NETCORE(磊 科)公司的Netcore3824,电子备课室配备1台交换机,同时电脑教室和电子备课 2 室布线标准依照CSC综合布线标准设计,使整个网络教室具有高扩展性、灵活性 先进性、可管理性。 规划:根据实际需求的信息点接入情况为加上服务器后每间教室为51个信息 点。 线缆计算 各学校电脑教室信息点自交换机至用户区计算机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用以实现到用户工作区的连接。双绞线采室具体布置实施敷设。 水平线缆的长度根据图纸估算并考虑了端接余量及富余量。 1箱=1000FT=305米 平均线缆长度(米)=(最大长度+最小长度)/2 +4米 +10%余量 UTP电缆用量(箱)=〖信息点数*平均每点线缆长度/305〗 1 1 0个 信 息 点 所 需 电 缆 数 ( 箱 ) = [ ( 1 5+ 4 ) / 2+ 4]*1.5*110/305=5.33≈6(箱) 系统管理及系统元件 管理子系统是由各种标识所组成。在布线中,所有信息点均有一定编号规则和颜 色规则,以方便维护。 系统元件选型: IBDN超五类非屏蔽线; AMPRJ45头; 工程实施内容 布线设计:根据校方需求具体情况,完成布线设计配置方案,并在得到 校方确认后,进一步完成建筑的管线设计或修正。 铜缆施工:进行铜缆及相关管线的布放、安装。 线路测试:工程完工后,将用仪器对系统进行导通、接续测试,并提交 测试证明报告。 系统联调:在系统的线路测试后,选择若干站点,对外部连接网络设备 进行联通测试,并提供测试报告。 工程验收:完成上述两项测试后,双方签字认定工程验收完毕,并由我 方完成有关质保体系的认证工作。 文档:工程验收后,我方将以文本或磁盘文件方式,向校方提供系统设 3 计与方案配置、施工记录等在内的文档。 1.3.2 布线示意图 1.3.3 供电系统与接地系统技术要求 电源规格: 电压:180∽264VAC 频率:47∽63HZ 其它单一谐波不得高于 3% 机房用电应使用独立的电线,专用变压器、电源稳压器(AVR),若 考虑系统的稳定性与资料的重要性,须增设不间断电源设备 (UPS)。请勿将机房电源与下列设备共用同一电源或同一地线,以 避免受到干扰:例如大型电梯、升降机、窗型冷气机、复印机等。 主机设备的电源应有独立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规定。分 支电路的每一条回路都需有独立的接地线,并接至配电箱内与接地总 线相连。配电箱与最终接地端应以单独绝缘导线相连;其线径至少需 与输入端、电源路径相同,接地电阻应小于 4Ω。接地线不可使用零 线或以铁管代替。地线与零线之间所测得的交流电压应小于 1 伏特。 1.3.4 接地系统(建议方案) (1)按机房防雷接地标准:计算机房内的设备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 4 接地应联合接在一起。 (2)用35mm2的软铜线组成机房环形接地汇集带,机房内所有设备或插 座就近与软铜线可靠相连,连接用6mm2铜线,软铜线与大楼主钢筋连接为一体。 (3)机房的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 统设备的安全要求,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小于1欧。 (4)各楼层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从而确保设备接地安全可靠。 (5)引下线用35mm2铜芯线,从而确保引下线安全可靠,利于雷电流流 通。 (6)如现有接地电阻未达到要求,建议进行改造,接地体采用DK-AG电解 地极,作为主接地系统,DK-AG电解地极是吸收土壤中的水份,使电解地极中的 化学晶体变成电解溶液,从小孔排出,电解溶液向地表深层的岩石纵深方向渗透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电解质导电通道,因而改变地电位梯度大的状况,又降低了接 电电阻。 (7)采用40×4的铜片作接地网的等电位连接体及增加接地面积,铜片埋设 深度 1.2m。 (8)在铜片埋设的路径上,每5m向纵深方向埋设一根2m长的50×5的铜片 从而增加接地面积和接地深度。 设备选
市十三中电脑教室项目方案建议书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于
2025-11-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