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V:1.0 管理制度精选整理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2020-4-1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集中、统一掌握客户信用信息,全面、准确地评估,预测客户的资信能力 和信用风险,从而保证本企业各项交易决策具有科学依据,并不断改善客户资 源的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客户资信管理工作。 3 定义 信用信息:指记录、代表或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 信用等级:指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作出的评估。 资信调查:指专门机构对客户的信用信息和资信状况进行的全面调查,资信调 查的结果通常被编制成资信报告。 客户:指所有与本企业有销售业务往来的经济实体,包括辅料配套厂家、给我 们发运订单的中间客户或最终客户。 4 职责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部负责客户信息管理。 供应部负责供应商信息管理。 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该项业务的审查和监督。 5 程序 .客户档案的建立 每发展、接触一个新客户,均应建立客户档案。 客户档案包括: 1)客户基础资料:即有关客户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电 话、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法人代表等资料。这些资料是客户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由合同管理部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访问收集而来。 2)客户特征:主要包括市场区域、销售能力、发展潜力、经营方向、等。 3)业务状况:包括客户的销售实绩、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与竞争者的关系 及与本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合作情况。 4)交易现状:主要包括客户的销售活动现状、未来的展望及客户公司的声誉、 账务状况、信用状况等。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根据客户信息档案、历史交易记录、年交易额等,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划分为 A、B、C、D 四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A 类客户:商业信誉良好,严格执行销售合同,货款支付周期及时稳定。 2)B 类客户:无不良商业信誉记录基本能按合同执行,货款支付周期较长, 偶尔需主动催款。 3)C 类客户:业务量占公司总业务量比例很小,但又必须保持业务往来关系 之客户,必须采取款到发货。 4)D 类客户:产生遗留拖欠货款,必须及时清欠之客户。 签约时要对销售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逐一审查核对,合同的每一项内容,都有 可能成为日后产生信用问题的凭证。合同是解决应收账款追收的根本依据。 信用档案的更新、修改 客户单位的重大变动事项、与本公司的业务交往,均须记入客户档案。 记录客户年度业绩和财务状况报告 公司各部门与客户接触的重大事项,均须报告信用管理办公室。 员工调离公司时,不得将客户资料带走,其销售公司会同信用管理办公室将其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料接收、整理、归档。 建立客户信息查阅权限制,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调阅客户档案。 客户管理 接待客户,按公司对外接待办法处理,对重要的客户按贵宾级别接待。 与客户的信函、传真、长话交往,均应按公司各项管理办法记录在案,并整合在 客户档案内。 对一些较重要、未来将发展的新客户,公司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员与之联系,并 建立联系报告制。 负责与客户联系的员工调离公司时,应由公司及时通知有关客户,并指派其员 工顶替调离员工迅速与客户建立联系。 6 记录 顾客台账清单 顾客电话记录 客户信息表 信息报备申请表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doc文档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

管理类文档 > 行政运营 > 精选 > 文档预览
7 页 306 浏览 2023-12-10 3.2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 第 1 页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 第 2 页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 第 3 页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 第 4 页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于 2023-12-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