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经营管理 某种意义上,顾客进入星巴克消费就是基于其“可期性”-星巴克的服务是 可以期待的,你能知道你将品尝到什么样的产品、享受到什么服务。“可期 性”的实现也是顾客“自我确认”的过程。 30 岁的徐丽娟正和她的团队迎接进进出出的客人,徐是星巴克上海金桥碧 云店的门店经理。 碧云国际社区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在欧洲、澳洲或地球的任何其他 地方,也许都曾有过喝星巴克咖啡的体验。对于徐丽娟和她的伙伴们来说,挑 战在于能做出和其他地区门店口味一致的咖啡吗?能为顾客提供品质相当的服 务感觉吗? 事实上,这种要求星巴克在 20 年多年前就做到了。星巴克成立于 1971 年, 成立后专营极品咖啡豆;1987 年,星巴克的前高管霍华德·舒尔茨融资 380 万 美元收购了星巴克,与他旗下的“每日”咖啡合并;1990 年,星巴克门店就超 过了 100 家;1991 年在美国上市,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开设 了 1.7 万家星巴克的门店。按照星巴克的要求,无论在哪里,每一家门店都要 和其他 1.7 万家门店一样,提供统一口味的咖啡,热情的微笑,并拥有共同的 价值观。 要使上海碧云店,甚至任何一家地级市的星巴克门店与西雅图派克市场店 的咖啡品质和服务保持一致,依靠的是强大的组织能力 -建基于星巴克的价值观 和管理制度,使产品品质、服务标准进入每个星巴克人的心里。 连锁零售和服务业的最大挑战,就是对不断扩张的门店进行有效管控和支 持,保持品质和服务的一致性,中国大多数连锁商业失败案例的症结都在于此。 星巴克是怎样做到的呢? 360 度店长 我们访谈了星巴克在中国上海的三位店长,他们是:金桥碧云店的徐丽娟、 浦东滨江大道店的徐伟育和长乐路红房子店的王成雪。他们都是星巴克在中国 华东的合资企业统一星巴克的雇员。尽管雇主不同,但还是保持了星巴克文化 的一致性,唯一的差别是,统一星巴克的员工没有享受到星巴克直营店员工的 “豆股份”,但总体待遇并不低于直营店。 星巴克一直强调其企业是基于关系的,因此我们以店长为核心,展开其 360 度的关系网络,以了解星巴克的价值观、文化、制度、产品品质、服务标 准是如何从西雅图一路延伸到门店,最终通过吧员传递给顾客的。这个路径同 样可以用在俄罗斯、南美或者西亚某一家门店。 店长的“关系网” -伙伴。星巴克所有员工互称伙伴,门店的伙伴包括咖啡师(barista)、值班 经理(shift supervisor)、店副理(assistant manager),其中店长、值班经理和 店副理又组成门店的管理组。管理组每周开会 2 次,对运营中的问题进行沟通。 店长 80%的工作时间负责和伙伴们沟通,以组织门店运营。 -区经理。区经理管理 6~8 家门店,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巡店和稽核,了 解门店经营状况,对物料使用、财务进行稽核。店长 20%的时间是和区经理沟 通。对门店遇到的问题,区经理会和店长分析原因,制定行动计划,追踪改善 的成果。比如,如果牛奶使用过多,则意味着门店可能产生浪费;如果使用量 低于平均水平,则可能店员偷工减料。区经理必须对门店出现的诸如此类的问 题提出改正意见。如果门店出现紧急事态,店长首先求助的对象也是区经理。 区经理从资深店长提拔而来,是店长的导师。 -区域经理。星巴克一位区域经理管理 10 位左右区经理,管理门店多达 80 ~100 家,区域经理的上级主管就是中国区营运总监,区域经理大概一年时间 能把所有门店巡视一遍。 -公司营运部门。财务、稽核、人力资源等部门都会巡店,主要对具体业务 进行沟通和了解,营运部门也会召集店长会议。 -开放论坛。星巴克总部的高管来中国,或者星巴克中国的高管到内地城市 , 巡店之外的工作之一就是组织开放论坛(open forum),类似于中国企业的“座 谈会”。开放论坛可以是邀请制,也可以由员工申请,店长往往是被邀请的重 点。 -帮助热线。热线是店长和公司支持系统沟通的重要途径。店长反映管理问 题,不一定通过区经理逐层向上汇报。比如,最近有顾客向王成雪抱怨说星巴 克出售的水果块过硬,口感很差,星巴克上海当天就对该产品作出了下架处理。 在管理链条之外,店长们还必须和外部产生联系: -顾客。徐丽娟每个月要完成至少 3 个白班、3 个晚班的吧台工作,因此有 足够的时间去倾听顾客的声音。店长也会经常和熟客聊天,倾听他们的意见。 -外包供应商。包括物流、设备维修等业务,星巴克选择了服务外包,蛋糕 甜品的供应也使用本地供应商,门店和供应商之间互动密切,但结算则由支持 部门负责。 仆人式沟通和互动 沟通文化是星巴克门店的润滑剂。 在星巴克的管理链条上,店长处于整个零售系统管理链条的中间。并且, 由于区经理和区域经理并没有独立的管理团队,也没有经理助理,中间环节被 大大压缩了,避免了官僚主义。同时,除了新开辟市场的店长外,绝大部分店 长都从店副理提升,区经理从资深店长提升,区域经理又从优秀的区经理提升, 管理阶层之间有共同经历,能够积极地沟通。 另一方面,星巴克提倡仆人式的领导,要求管理者对伙伴态度和蔼可亲, 能够支持和体验他们的工作,和伙伴保持畅通的沟通。如果管理者不是实践 “仆人式领导”而是“命令式领导”,其他的伙伴可以向区经理或者区域经理 反馈。 星巴克上海曾经有一位非常强势的店长,因为店面位置好,业绩突出,忽 视了和员工的沟通,更强调通过命令方式管理门店,其结果是被伙伴投诉给上 级经理。幸运的是,这位店长仍然获得了改正机会,正在努力学习沟通和管理 技巧。 除了管理者,星巴克亦不断提升员工的沟通能力。星巴克对新进员工的培 训,除了公司文化之外,提倡的是人际关系训练,这被称为星巴克的“星星技 巧(star skill)”,主要强调三种思维方式:1.维持并增进伙伴的自尊心;2.要会 聆听、赞赏并表示了解;3.要会寻求别人的协助。 星巴克为员工提供一种感谢卡,在收到帮助和支持时,员工可以通过发送 小纸片来表达。在星巴克中国的办公室,我们看到很多员工把这些卡片贴在办 公桌上,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骄傲。看似小巧的沟通工具,为羞于表达的 中国员工提供了沟通的媒介。 让价值观到达门店 1988 年,舒尔茨的父亲去世。舒尔茨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将心注入》中说, 父亲一生勤奋却一无所成,并且得不到雇主的尊重。因此,舒尔茨一直希望当 自己能够决定局势时,创建一家让员工感到尊重和信任的企业。 当然,更重要的是舒尔茨认为,只有当企业有良好价值观,秉持“员工第 一、顾客第二、股东第三”的信念,才能通过员工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一流的消 费体验,最终为股东赚钱。幸运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 在此动机之下,星巴克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被归纳为“使命宣言”。 星巴克咖啡的口味掌握在员工的手里,“绿色美人鱼”LOGO 绽放的微笑 要写在员工的脸上,就连公司赚的每一分钱,也必须经过员工的手,才能从门 店进入老板的口袋-对于连锁服务业来说,当门店迅速扩张时,服务标准和激情 必须有新的驱动力来完成,这并非简单的奖惩措施所能做到。 尽管星巴克产品品质可以标准化,但世界上最温情的那些东西恰恰是不能 量化的。比如,应该给新来的顾客一个怎样的笑脸?是机械地喊出“欢迎光 临”,还是像奥运礼仪小姐一样咬着筷子练微笑?抑或从心中微笑? 把价值观贯彻到企业行动中,尤其是向遍及全球的 1.7 万家门店传输价值 观,这大概是人类商业史上最艰难的挑战之一。没有比改变人更难的事情了。 员工第一 价值观很容易被企业写在墙上,却很难体现在领导者的行动上, 更难进入每个员工的心里。 “员工第一”是星巴克的首要价值观。星巴克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余 华举了一个例子:2010 年年底,星巴克中国的支持部门高管以下的员工一直没 有下发绩效奖金。当时公司已经做出预算准备发放,但同时发现,这一年物价 飞涨,服务业的薪资水平随之飙升,星巴克的门店薪水已经缺乏竞争力,于是 公司决定把这笔预算优先用于给一线员工加薪。 星巴克最有名的员工福利还包括:1992 年,星巴克为包括兼职员工在内的 所有员工购买了健康保险,这在美国是首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因此邀请舒 尔茨到白宫讨论此事;1991 年,星巴克为所有员工提供“豆股票”,每位员工 可获得相当于其年薪 14%的星巴克股票,分享公司成功的果实;2006 年,星 巴克中国获得中国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许可,开始为本土直营店的员工发放 “豆股票”。 一位台湾学者在调研时发现,在星巴克内部,如果一位伙伴打翻了牛奶, 不但其他伙伴要帮忙清理,还要安慰他说没关系,自己也出过这种状况,以此 来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尊重。而国内许多餐饮业的员工遇到此类情况,恐怕会担 心要被扣掉工资了。 “我们的伙伴,很多家庭条件都不错,他们很多人是因为喜欢咖啡,或者 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而工作。对他们来说,星巴克的工作是因为尊重和信任, 是一份有尊严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赚钱。”徐丽娟解释说,因为房租和生活成 本飙升,星巴克在上海的门店员工更多的是经济条件不错的本地人。 热情服务是星巴克的价值观之一,有些门店营业到深夜 12 点,而星巴克年 轻的店员们却精神饱满。实际上,星巴克规定,高峰时段 2 小时后前台必须到 办公室休息,或者做一些整理工作。这能保证顾客看到的总是热情而精力充沛 的星巴克员工。 “我们的伙伴年纪都不大,你不可能让他每时每刻都对客人微笑。”徐丽 娟说。她的办法是,如果员工真的不开心,比如遇到失恋之类的事情,值班经 理应该临时调整岗位,让他换岗去做桌面清理之类的工作,避免和顾客直接接 触。 传承和培训 星巴克对于门店员工的要求是:有非常向上的精神面貌,充满 激情,积极、阳光、微笑、善于沟通。2011 年进行的店长基础培训包括:星巴 克文化、建立高效团队、业务分析与发展、为成功而辅导。其中,星巴克文化 包括分享与讨论店长如何在门店强化星巴克文化等。作为店长,如何把价值观 传递给新员工?徐丽娟的回答简单得让人吃惊,“我做咖啡师的时候店长怎么 对我,我就怎么对待别人”。 “为成功而辅导”则偏重于辅导绩效和沟通技巧,店长花大量时间辅导和 培养员工如何与客人沟通,如何在客人进店 20 秒内有眼神的交流,如何通过小 卡片向同事表达谢意等等。另外,每一位新员工会有资深员工作为师傅,培养 他在 3 个月成为一名合格咖啡师。 对于我们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店长徐伟育总是能用星巴克的价值观和能力 工具来分析并解答。服务标准只能用于已知事项,价值观却能使员工对未知问 题能做出正确判断。 星巴克的员工收入一般只设定在区域同行业收入的中位值
星巴克经营管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于
2023-12-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