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 现场管理教案 第一讲 现场管理概论 (一)制造型企业增值的基本原理 企业存在的最直接的目标是要创造利润,只有利润才能 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实 践企业的经营使命。企业要发展,必须进行现场管理。 创造利润和企业的经营方式有关。企业能够创造价值存在 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围绕市场的客户需求,我们通过加 工的过程,改变物料的形状、尺寸、性质、状态,最终改变产 品的使用功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根据这样一个增值的原理, 企业内部所有的流程都是围绕这样一个增值的目标来进行的 对它有用有帮助的,就是增值工作,反过来对它有害的就 是浪费,所以我们要精益生产。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七大浪费,包括等待的浪费、搬运的 浪费、产品质量不良的浪费、员工作业动作的浪费、加工过程 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以及制造过早的浪费。这七大 浪费的发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消除,就会造成第八 大浪费,即缺货损失,也就是客户要的时候,我们不能提 供,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 展,所以围绕这个增值的目标,我们来展开企业的经营管 理活动。 (二)企业运营的两大关键业务流程 企业的运作是通过关键业务流程来实现增值的,它有最 关键的两个业务流程:一个是订单执行流程,一个是产品 开发流程。 1.订单执行流程 订单执行流程,就是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做订单评审、 生产计划、物料的采购、生产的准备、生产的组织、质量的保 证以及物料的物流的配送,通过这个过程实现准时制交货 来拉动企业的资金流动。企业是通过资金流动来赚取利润的, 例如:一个 500 万的订单,我们需要买 200 万的物料,买 回来了之后组织内部生产,需要 100 万的内部成本,最后 把产品送出去,收 500 万回来。这样一个过程是把现金流出 去转化成物料再流回来,再通过产品交付客户,再把这个 订单的合同款项拿回来,这个过程每流动一次,它就增值 一次。以这个例子来算,300 万的流动资金,带来 500 万的 现金回款,用 300 万赚回了 200 万,所以这一个过程带来 现金的流动,每流动一次增值一次,这就是订单执行流程 它能够带来增值的效果。 2.产品开发流程 产品开发流程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做产品的策划、设计、 试生产、审核,最终投放市场。它是一个单向流动,不能带 来现金流动,只是单向的资金投入,但是它是订单执行流 程的源泉,因为只有企业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不断地 推向市场,才能保证资金的不断流动。所以企业运作过程当 中是通过这个关键业务流程来创造利润的。 (三)开源节流的主要途径 拥有了订单执行流程,如何去提高利润?这就需要企业 去开源节流,通过开源节流来提高利润。 1.开源 开源的途径有两个:第一个是提高销量,第二个是提高 价格。 销量是通过销售来解决的,而价格是通过产品技术开发、 通过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提高产品在某一个局部市场当中 的相对的稀缺性来做到,所以这个开源的工作主要是由营 销职能,包括市场部门,销售部门,还包括设计开发 R&D 这些部门来开源。 2.节流 节流最主要的是通过降低成本。 (四)生产系统的关键业绩指标及其关联 生产系统的关键业绩指标包括质量、成本、效率交货期、 安全以及应对的柔性。在这四个业绩指标当中,质量水平提 高可以使成本降低,因为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失败成 本大幅度降低。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和失败成本。 当不投入预防成本的时候,质量水平比较低,那么检验 成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失败成本会非常高,随着质量预 防成本的投入,质量水平提高了,质量预防成本有所提高 检验成本一个阶段不能降低,但是质量水平提高后,逐步 地可以降低,而失败成本会大幅度的降低。所以质量水平提 高,会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交货周期缩短,效率提高 了成本是降低的,因为人工费用可以降低,安全做好了成 本是降低的,因为安全,失败成本也会大幅度的降低,安 全做好了效率会得到保障。 为了降低成本,要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确保安全,质 量是企业的基础,而成本是企业的核心,所以生产运营系 统在订单执行流程的过程中,要用最高的质量水平、最高的 效率,最短的交货周期来实现准时制交货,通过这个过程 来使成本、总成本最低来提高我们的利润,所以降低成本的 主要工作是由订单执行流程,即生产系统来进行的。 生产系统包括计划部门、物料部门、采购部门 、仓储部门、 生产部门、 质量部门、工艺部门 、设备部门,这些相关部门 主体的工作核心都是降低成本,围绕这两个途径,展开工 作,为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就要提高效率,确保安全。 (五)KPI 与现场管理六要素 影响质量成本、效率安全的有六大因素,包括人、机、料、 法、环、测。 这六大要素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现场中,如果不抓好这六 大要素,就不能保证质量水平、效率水平,所以,现场管理 显得重要,就是因为这些要素存在于现场,为了有效地控 制好这些要素,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来提升业绩水平,确 保企业的盈利目标,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 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六)6S 管理——有效管理六要素 有效控制六大要素,最基础的方法就是“6S”。“6S” 的内容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 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 (SECURITY)六个项目,因均以“ S”开头,简称“6 S”。 “6S”的前身叫“5S”,它也是整个“6S”活动的 核心,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 5 个“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现场的物和事 的要素,包括设备、材料怎么管好,工艺条件怎么更加适合, 更加优化,现场的环境怎么更加洁净化、有序化以及测量系 统怎么样有效地确保误差精度。通过解决这些事和物的因素, 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使员工提高素养,培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改变员工,使人这个要素得到有效地控制,它们之间 是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的。 (七)现场管理的歌剧院模式 “5S”管理后面还会延伸到“6S”甚至是“7S”,日本 有一个企业最喜欢用的一个管理模型叫现场管理的歌剧院 模型。也就是一个生产型企业的运作有两大基础、若干支柱、 五大目标和三大优势。 1.两大基础 要有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 人的意识在先,如果想法不正确,现场的变化很多就不 到位,做事情做不到位,所以要改变员工,要引导员工建 立正确的意识观念,只有基于正确的意识观念,才能够掌 握科学的方法,去有效地控制相关要素。 要有彻底的现场“5S”管理 如果“5S”做得不到位,会直接关联到企业的各项职能 管理,如果“5S”人意识不到位,“5S”做不好,效率、 成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柔性提升、成本控制都 很难做到位,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密切的关联性,所以要把 这两大基础工作做好,这是企业的基础管理。这两个地方要 做到位,在这个基础上再抓,把“5S”管理延伸到各项职 能,而这些职能管理在运用的时候要做到位,就必须有效 运用管理技术。 2. 若干支柱 要想让一个企业能好好运作,产品技术要到位。企业的产 品开发、产品创新,要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发展趋势。 工艺技术 产品开发出来了以后,怎么把它做出来,要靠工艺技术, 如果相同的工艺,不同的方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 生产过程当中要冲压、要钻孔、要焊接,按照传统的方法, 冲压在一个车间叫冲压车间,钻孔在一个车间叫加工车间 组装在一个车间又是一个车间,每一个地方要生产到一定 的量才拉到后面一个车间去,这叫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 用这样一个方法,以加工工艺为中心进行现场布局,跟现 在推行的精益生产当中的流线化,冲压以后钻孔、焊接、组 装、质监、包装这一个过程一流动,一拉起来物料流动非常 快。 工业工程的技术 要达到这个效果,当然就要靠产品所涉及的加工工艺和 设备摆放的位置要发生变化,所以要达到这样提高效率、快 速交货的目的,需要的就不只是工艺技术,还要包括管理 技术,它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还需要靠工业工程技术。 工业工程的技术到目前也已超过 100 年了,最早是由美 国人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通过这样一个演变形成了解 决效率问题的工业工程技术。 价值工程技术 光有工业工程技术还不够,在生产过程当中,还要提高 价值、降低成本,还要靠价值工程技术,这也是由美国人迈 尔斯在 1947 年提出价值分析学说后,1954 年由美国军方 在军工事业当中全面推广的一项管理技术,就是要重点解 决提高价值和降低成本的问题。 统计技术 生产过程当中怎么去找原因,结合工艺原理及设备相关 的因素,然后去分析,用数字来寻找逻辑关系,就要靠统 计技术。 工业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统计技术,我们称之为 “三大管理技术”。 流程分析 中国企业非常重视的产品技术、工艺技术,如果能够有效 地结合三大管理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非常强 大,整个系统就能够有效地去进行优化,所以要结合到这 三大技术来进行职能管理。可是这些职能管理要做好,跟人 又很有关系,跟流程怎么去打通前后关联的环节又很有关 系,所以要学会用流程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整个事情的过 程来考虑,找到每一个环节以及前后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去消除中间的浪费,来使流程的效率得到提高,所以要学 会做流程管理。 情商 要解决人的问题,这又需要具备软性的技巧,美国人称 之为情商,也就是做干部怎么样去影响别的员工,怎么去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怎么去争取到员工和各个相关职能部 门的支持与配合,这就需要靠我们掌握相关的软性技巧。 3.五大目标 在职能管理过程当中,把管理技术、流程管理以及软性技 巧要有效地融入当中,运用这些来使每一项职能管理有序 化,提高职能管理的效率,最终有效实现质量、成本、效率、 安全和柔性五大目标。 质量、成本、效率、安全这四个指标是大家都比较熟悉。而 柔性这个词英文叫“Flexibility”,中文叫弹性,是美国 人在工业链理论提出以后,发现企业与企业之间质量水平、 效率、成本、安全都做得不错,可是有的企业明显比别的企 业竞争力要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响应能力如何,企业的应变能力如何,如果应变快、 应变效果好,就称之为弹性高,弹性高的企业,就能快速 抓住机会。所以弹性在实际工作当中,是没有很多专门为它 设立的指标,但是在质量、成本、效率、安全这些方面,都跟 它有关联。比如说交货周期短,抓住市场机会的能力就高; 质量水平高,响应市场的能力也会高,所以它的弹性就会 提高。 企业不同的弹性长期来说会影响它在竞争当中所处的位 置,所以美国人提出企业弹性是最终要提高的,而它的基 础是前面四大指标。围绕这五大目标长期来说,企业不只是 达到了利润
6S现场管理教案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于
2023-12-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