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2.主要施工设备表 3.劳动力和材料的投入计划 4.施工进度计划(或工期网络图) 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和临时设施布置图 6.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7.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1.1、项目概况: (1) 本工程为江口县闵孝镇官坝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2)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3)项目规模及特征: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原有部分校园文化,在原有基 础上按要求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校园主墙面、校园绿化;体育场小品、文 化长廊宣传栏制作安装、以及名人雕塑的制作安装。 1.2、建设单位:江口县闵孝镇官坝小学。 1.3、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04-7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1.4、施工准备原则 施工准备安排的原则是: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边准备、边安家、边施 工;突出重点,永久与临时结合,合理布置,全面展开,为工程全面铺开创造 条件。 (二)施工资源的准备 1、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公司组建管理精干和具有同类类似工程施工经 验的项目管理班子,完全满足各项施工管理需要。 2、结合单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总体施工布署,提前安排精良的机械设 备进场,并进行保养和调试。 3、如若工期要求紧,则物资准备工作要求尽量充分,常规物资如搭建 临设的用料、办公用具、测量定位仪器等均提前进场,派专人看守;施工用建 筑材料根据进度安排预先编制采购计划,所有进场物资预先按照施工总平面布 置图,设定场地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 2 (三)完善各种手续和临时设施搭建 组织人员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划施工场地,及早办理和落实工程开工前的 有关环境保护、环卫管理、文明施工、施工车辆通行等一切与施工有关的手续 同时抓紧各种临时生活生产设施的修建,接通施工用水、用电管线。 (四)技术准备 1、组织项目部全体技术人员做好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自审及技术资 料的准备,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认真编制实施性施 工组织设计,报送公司、监理部门审核。 2、组织技术人员搞好控制桩的交接和复测工作,根据施工需要,增设 水准基点桩、导线控制桩、加密中心桩。 3、组建工地检测与试验小组,配备数量、精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 测试仪器,做好进场各种材料的进场抽检和工程质量的检测。 4、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做好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 底工作,进行开工前的技术、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安 全规则再教育,提高职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 3 第三节 墙面油漆施工工艺 一、 作业条件 1、基层抹灰经过全面检查验收。 2、搭好操作脚手架。 3、提前做好涂刷乳胶漆的样板,并经设计、质量检查和监理人员、建设单位 等有关部门检查鉴定,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组织施工。 4、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不低于 10℃。 二、 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 (1)将基层灰尘、油污和灰渣清理干净; (2)用白水泥(或大白粉)、滑石粉与 107 胶(或合成树脂溶液)调腻子,补平 基层表面的裂缝和凹凸不平处,干燥后用砂纸磨平,然后满刮腻子,待干燥后 用 1 号砂纸打磨平整,并清除浮灰。 2、涂刷第一遍乳胶漆:先将墙面仔细清扫干净,用布将墙面粉尘擦净,涂刷 顺序先上后下,自左向右,一般用排笔(羊毛刷)涂刷,使用新排笔时,注意将 活动的笔毛理掉,乳胶漆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根据基层及环境温度情况, 4 可加 10%的水稀释,以防头遍涂料施涂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待复补腻子干 透后,用 1#砂纸磨光,并清扫干净。 3、涂刷第二遍乳胶漆: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乳胶漆涂料,涂前要充分搅拌,如 不很稠,不宜加水或尽量少加水,发防露底。漆膜干燥后,用砂纸将墙面小疙 瘩和排笔毛打磨掉,磨光滑后用布擦干净。 4、涂刷第三遍乳胶漆:操作要求同第二遍乳胶漆涂料。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 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左端开始,逐渐刷向另一端,一定要注意上下 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接头明显而另行处理。 三、 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 油漆涂料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油漆涂料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和透底及有明显接槎 2、质量检测方法 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颜色 均匀一致 观察检查 泛碱、咬色 允许少量轻微 5 流坠、疙瘩 砂眼、刷纹 允许少量轻微 允许少量轻微砂眼、刷纹通顺 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允许偏差(mm) 2 拉 5m 小线检查,不足 5m 拉通线钢尺检查 四、成品保护 1、涂刷前应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涂刷质量。 2、在涂刷墙面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窗台、阳台、门窗及玻璃等 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必要时采取遮挡措施。 3、最后一遍涂料涂刷完后,设专人负责开关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以预防 涂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表面光泽不足。 4、涂料未干透前,禁止打扫室内地面,严防尘土等沾污涂料。 5、涂刷完的墙面应妥善保护,不得磕碰墙面,不得在墙上乱写乱画而造成污 染。 五、 施工注意事项 1、涂料工程基体或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 10%。 2、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厨房、厕所、 6 浴室等部位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 3、涂刷时注意不漏刷,保持涂料稠度,不可加水过多。 4、涂刷时要上下顺刷,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若时间间隔稍长,也容易看 出接头,因此大面涂刷时,应配足人员,互相衔接好。 5、乳胶漆稠度要适中,排笔醮涂料量要适宜,涂刷时要多理多顺,防止刷纹 过大。 6、涂刷带色乳胶漆时,配料要合适,并一次配足,保证每间或每个独立面和 每遍都用同一批涂料,并宜一次用完,以确保颜色一致。 第四节 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 1.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1.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 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支模的板内清除垃圾、泥土等杂物, 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1.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 7 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 时间不少于 90s。 1.4 混凝土的浇筑 1.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 2m。如自由 倾落超过 2m 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1.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 度的 1.25 倍,最大不超过 50cm。 1.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 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 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 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1.4.4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 2h,应按施工缝处理。 1.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 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 再继续浇筑。 8 1.4.6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1.4.7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12h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 7 昼夜。 1.4.8 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 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质量标准 2.1 保证项目: 2.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 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1.3 评 定 混 凝 土 强 度 的 试 块 , 必 须 按 《 混 凝 土 强 度 检 验 评 定 标 准 》 (GBJ107?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 规定。 2.1.4 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 9 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 基础项目: 2.2.1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 200cm2,累计不大于 400cm2,无孔洞。 2.2.2 无缝隙无夹渣层。 2.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2-14。 素混凝土基础允许偏差 项次 项 1标 表 2-14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高 ±1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8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3 基础轴线位移 15 用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4 基础截面尺寸 +15 -10 尺量检查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3、成品保护 3.1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 侧面模板 。 10 3.2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行人和进 行上部施工。 3.3 在施工中,应保护好暖卫、电气暗管以及预留洞口,不得碰撞。 3.4 基础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螺栓和预埋件,以避免后凿混 凝土。 3.5 冬期施工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4.1 混凝土不密实,有蜂窝麻面:主要由于振捣不好、漏振、配合比不准 或模板缝隙漏浆等原因造成。 4.2 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的线或木橛不准,操 作时未认真找平,或模板支撑不牢等原因造成。 4.3 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而 造成。 4.4 不规则裂缝:基础过长而收缩,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 或拆模过早而造成。 11 第五节 不锈钢焊接技术 本焊接施工工艺标准仅使用于奥氏体、马氏体、铁氏体组织的不锈钢焊 接工程。其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气焊三种方法。 第一节 设备及材料要求 第 1.1.1 条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材料进场后必须按产品 技术要求分类保管,不得与其它材料混放。 第 1.1.2 条焊接材料选择应根据其化学成份选择,避免选择不当造成焊接接头 产生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第 1.1.3 条焊接方法选择应根
南山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于
2022-11-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