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东公司入股注意事项 一、首先应该确定新加入的股东是准备用现金,还是实物或技术入股。除现 金外,实物或技术应通过评估先确定价值。 二、如果新加入者投入的是现金,可采取增加原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原股东 转让其部分投资而保持原注册资本不变两种参股方式。 1 入股之前先搞清公司到底有多少家当,也就是净资产有多少,有条件的 话,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下比较放心,当然如果公司比较小,也就无所谓。 2 入股方式要搞明白,是新增注册资本,还是股权转让。 3 新增注册资本的话,要办好验资手续,修改章程,然后再到工商局办理 变更登记手续。 4 如果是股权转让的话,要修改章程,然后再到工商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三、由原公司的全体股东形成决议,同意不同意接受新股东加入及采用哪 种方式,并签订股权变更协议、入股协议(包括股权比例、分红方案等)。 四、如果是采用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应该先将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 , 然后将公司评估后的资产和新投入的资金相加的总资产作为新的注册资本,按 照新投入资金与评估后公司资产的比例确定新加入股东的股份比例。 五、如果采用新股东受让原股东投资的方式,应由原股东协商谁愿意出让 手中的投资?原股东即可以出让部分投资减少投资比例,也可以出让全部投资 退出股东会。这些都应该由原股东之间进行协商。 六、如果原股东同意新股东用实物(仪器、设备等)或技术入股,也应先进 行评估后再按照规定操作。 七、登记流程:首先要到当地工商行政服务大厅领取相关表格然后拿着已 有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还有现在法人的身份证、还有 股东决议、以及变更登记表还有个人的一切证明,估计还要出资证明等。 公司法有关条款如下: 第三十三条: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可以优 先认缴出资。 第三十四条: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 第三十五条: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股东向股 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 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 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第三十六条: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第二十四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 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 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土地使用权的评 估作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 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 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 开设的临时帐户;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 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 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六条: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 明。 谈现在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案例 什么是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由员工持有本企业股权或股票的股份制形式。50 年代,美国经济学 家路易斯·凯尔索认为,生产要素只有资本与劳动两种。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使资本投入 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少数拥有资本的人却能获得大量财富,这势必造成资本的急剧集中 和贫富差别的迅速扩大而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生产力发展的隐患。凯 尔索为此提议,建立一种使产权分散化,让员工都能获取生产性资源,实现劳动收入和资本 收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案。 近 40 年来,美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获得了巨大成功。到 1998 年,全美实施员工持股的 企业有 14000 多家,包括 9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排名世界 500 强的大企业,有 3000 多万员 工持股,资产总值超过 4000 亿美元。据美国的一项专题调查证明,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与未 实行员工持股的同类企业相比,劳动生产率高出 30%左右,利润大约高出 50%,员工收入 高出 25-60%。目前,员工持股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90 年代末,英国约有 1750 家公司 、 200 万员工参加了政府批准的员工持股计划。法国工业部门企业员工持股率超过 50%;金融 业中有的企业已达 90%以上。德国把实施员工持股作为吸引员工参与管理,保留人才,促进 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日本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实行了员工持股。就是在新加坡、泰国、 西班牙、等发展中国家,员工持股也十分流行。 员工持股计划的种类 综观员工持股计划的种类,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各具特色。按照员工持股的目的,主 要可分为福利型、风险型和集资型。 --福利型的员工持股。有多种形式,目的是为企业员工谋取福利,吸引和保留人才,增 加企业的凝聚力。是将员工的贡献与拥有的股份相挂钩,逐步增加员工股票积累;并把员工 持股与退休计划结合起来,为员工的未来积累多种收入来源。而诸如将实行员工持股与社会 养老计划结合起来,员工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购买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向员工(主要是退 休雇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低价股票、实行股票期权、进行企业与员工利润分享等方式,也 属于福利型的员工持股。 --风险型的员工持股。其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率,特别是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率。它与 福利型员工持股的区别在于,企业实施风险型员工持股时,只有企业效率增长,员工才能得 到收益。 --集资型的员工持股。目的在于使企业能集中得到生产经营、技术开发、项目投资所需要 的资金,它要求企业员工一次性出资数额较大,员工和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也较大。 比较各种类型的员工持股,各有特点和利弊,主要体现在: --福利型、风险型和集资型的员工持股比较。三者都有激励员工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 福利型的员工持股,侧重于把员工持股同养老和社会保险结合起来,为员工增加收益,从而 解除员工退休后的后顾之忧,起到激励员工长期为企业尽心尽力工作的作用。不足之处是易 使员工产生福利收益固定化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风险型的员工持股,主要通过员工出资购买或以降薪换取企业股份,并规定较长期限内 不能转让兑现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但风险过大,时间过长,可能使员工对预 期的收益目标失去信心。 集资型的员工持股,初衷是企业通过员工出资来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实现个人利益与 企业发展的结合。它在那些经营缺乏资金,一时又难以通过贷款解决的中小企业采用较多, 实施前要充分考虑风险性和员工的承受力。 --几种福利型的员工持股比较。具体方式较多,也有提高效率的结果,但目的指向性有 所不同。 员工持股计划与员工退休计划结合,员工持有的股票由企业以半价的优惠提供,根据个 人对企业的贡献和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而逐年递增。与其他福利计划不同的是,它在一定期 限内不能兑现,也不保证向员工提供某种固定的收益或福利计划,而是将员工的收益同其对 公司的股票投资、与企业的发展相联系。因而有利于促使员工长期勤奋工作,但员工所能获 得福利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其他的福利型持股,如把员工持股与社会养老计划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员工能在退休后 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颐养天年,从而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它只有依靠大家长期努力工作来 促进企业发展,才能将来真正获得实惠。又如实行利润分享,将公司的部分净利润分配给持 股的员工,有利于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公司和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至于企业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期权期股,被雇员称为“金手铐”,有利于公司留住人 才,促使雇员长期为公司服务。但它有碍于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体制: 1、由独立于企业外的托管机构进行管理 如建立员工股份所有权托管机构,专门负责持有和管理企业员工的股份。该机构是一个 独立于公司外的法人实体。在通常情况下,托管机构为每个员工建立帐户,并将从公司取得 的股份记人员工的帐户上。当员工离开公司时,由托管机构负责把股票兑换成现金。 因持股托管机构是个独立经营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企业,由它管理员工持有的股票 , 与向员工发行股票的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管理和运作比较规范。 2、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 当员工以个人形式认购时,可由公司在 3 年内从他每月工资中逐步扣除,作为分期交付 的股票认购金额(不得超过本人 1 年所交社会保险费的 50%)。当员工以集体形式认购时,由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员工所持有的企业股票帐户和股票进行统一管理。员工每人设有一个账户。 因银行是一个独立经营并承担法律责任的企业,并有一整套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有 利于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促进公司发展。 3、由企业全体股东推选设立的内部机构进行管理 如设有全体业主与员工参加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委员会和社会委员会等机 构进行员工持股管理和监督。企业的发展规划、项目投资乃至股票管理和分配等重大问题, 都由全体大会讨论决定,具体由监事会实施,管理理事会分管监督,社会委员会负责维护员 工股票管理和分配的权益问题。 这种管理体制虽然员工参与度较高,股票管理和分配的透明度也较高,但缺乏统一的法 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运作和管理不够规范。 4、由企业内部非持股人员组成的机构进行管理 由不参加该持股计划的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进行员工持股管理。管委 会制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并接受全体持股员工的监督。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状况, 员工所持股份的分配和分红,转让和兑现,均由管委会操作。管委会成员的收入与管理成效 及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联系。 由于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成员不参加持股,股票或股权的收益与自己没有直接的经济利 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正性,但这种自我管理体制,也需要在运作和管理上加以规 范和完善。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 (1)让员工分担公司的风险; (2)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 (3)奖励为公司持续贡献的员工,激励员工不断地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4)不断地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员工持股计划与股票期权 员工持股计划是目前通行于国外企业的内部产权制度,它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 公司部分股权,委托专门机构(一般为员工持股会)集中管理运作,并参与持股分红的一种 新型企业内部股权形式。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的所有

doc文档 员工持股方案及公司入股注意事项

管理类文档 > 行政运营 > 精选 > 文档预览
21 页 477 浏览 2024-11-09 4.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员工持股方案及公司入股注意事项 第 1 页 员工持股方案及公司入股注意事项 第 2 页 员工持股方案及公司入股注意事项 第 3 页 员工持股方案及公司入股注意事项 第 4 页 员工持股方案及公司入股注意事项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6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于 2024-11-09上传分享